北京市平谷區(qū)醫(yī)院

科室動態(tài)

【醫(yī)療技術】造影劑過敏患者冠脈檢查及治療的新選擇——血管內超聲(IVUS)

發(fā)布時間:2022-05-31 15:38:57 已有 人瀏覽

近日,北京友誼醫(yī)院平谷醫(yī)院心內科成功為一位造影劑過敏的冠心病患者實施了血管內超聲指導的零造影劑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心絞痛癥狀明顯緩解,現(xiàn)已出院。

患者為59歲女性,10年來間斷胸痛,2019年冠脈造影顯示:三支病變血管均為70-80%狹窄,造影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急性過敏反應,當時立即停止手術,采取藥物保守治療?;颊呷杂虚g斷胸痛發(fā)作,近期較前頻繁,情緒波動和快步走路時均有發(fā)作,收入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入院后,心內科介入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綜合評估:患者有明確的血管重建指征,因其對造影劑過敏,如再次造影還會面臨過敏反應,甚至會發(fā)生過敏性休克,限制了介入治療。為確保手術的精準與安全,心內科介入團隊決定為患者實施血管內超聲指導的零造影劑冠脈介入手術。

1.jpg

手術當天,在執(zhí)行主任趙慧強的指導下,心內科介入團隊根據患者2019年冠脈造影結果,應用血管內超聲依次對冠狀動脈的三支血管進行了無造影劑的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右冠近段和回旋支狹窄非常嚴重,右冠近段僅為2.26mm2,回旋支為1.9mm2(正常血管在3mm2以上),在血管內超聲指導下依次完成對兩個靶血管的介入治療:預擴張——再次血管內超聲評價殘余狹窄——藥物球囊擴張——血管內超聲評價最終效果,介入治療結果滿意。術后右冠最小面積由2.26mm2增加到3.51mm2,回旋支最小面積由1.9mm2增加到3.34mm2,改善了心肌供血,緩解了癥狀。整個檢查和治療全程實現(xiàn)了“零”造影劑,避免了出現(xiàn)造影劑過敏反應和休克的發(fā)生,同時更精確地判斷了冠脈的病變,精準地指導了介入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2.jpg

右冠術前    

3.jpg

右冠術后

(右冠術前、術后的IVUS圖像,可見血管腔明顯擴大)

血管內超聲是一種先進的介入檢查技術,是將微型化的超聲換能器通過導管技術置入血管腔,經電子成像系統(tǒng)可以直接觀察到血管壁的結構和血管腔內的病變情況。與冠脈造影不同,血管內超聲屬于腔內影像技術,逐漸成為新的冠狀動脈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血管內超聲在病變的診斷以及在指導介入治療中較冠脈造影有更多的優(yōu)勢:能夠在術前精準地測量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評價斑塊的性質;幫助術者制定和優(yōu)化冠心病介入治療方案;在介入術中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介入治療中可能存在的并發(fā)癥;評估擴張后支架與冠脈管壁貼壁是否良好以及預后情況;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4.jpg

(血管內超聲和冠脈造影的比較)

文/心血管內科 許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