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防治小知識
結核病人有哪些癥狀?
肺結核早期或輕度肺結核,可無任何癥狀或癥狀輕微而被忽視,若病變處于活動進展階段時,可出現以下癥狀:
發(fā)熱:表現為午后低熱,多在下午4-8時體溫升高,一般為37-38℃之間。這時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和消瘦,夜間盜汗,女性可導致月經不調或停經。
咳嗽咳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但也最易使患者或醫(yī)生誤以為是“感冒”或“氣管炎”而導致誤診。
痰中帶血:肺結核病人的1/3先是痰中帶血或嚴重咯血,痰內帶血絲或小血塊,大多數痰內帶血是由結核引起的。
哪些人容易感染結核???
未感染過結核桿菌,而且對結核桿菌無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群。他們主要來自衛(wèi)生保健水平較低、人口密度相對稀疏的農村和邊遠地區(qū)。
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有其它疾病的病人也屬于易感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合并結核桿菌感染以后,最容易迅速發(fā)展為活動性結核病而死亡。
與排菌的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家屬、親友、同事以及醫(yī)務人員均屬于結核病的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類型的結核病都具有傳染性,也不是任何一個結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間的任何時候都具有傳染性。
通常認為:肺結核病排菌的活動期具有傳染性,而肺外結核病,如:骨結核病、腦膜結核等,則不具有傳染性。
據統(tǒng)計,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人一年中平均可傳染10-15人。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它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傳染”,當排菌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時噴出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而得結核病。
【治療方法】
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又稱“化學療法”,是控制結核病傳播的有效方法。合理化療原則是:早期、聯合、適量、規(guī)律和全程用藥。
結核病的正規(guī)徹底治療必須有6-8個月的療程,且需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才能徹底治愈。連續(xù)咳嗽兩周以上的病人,盡量到醫(yī)院就醫(yī),并進行相應的胸部拍片檢查,必要時進行痰培養(yǎng)檢查。
【防控措施】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及增強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結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則。
減少結核病感染和發(fā)病機會的措施有:
◆ 早發(fā)現、早治療,治愈傳染源,減少結核桿菌傳播的機會。
◆ 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對著人打噴嚏或大聲說話。
◆ 經常保持室內通風換氣,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
◆ 新生兒和嬰幼兒接種卡介苗。
◆ 對已感染結核桿菌,并有較高發(fā)病可能的人,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預防等。
供稿:平谷區(qū)醫(yī)院疾控科(摘自北京衛(wèi)生信息網)